中國與泛北國家開辟多條海上運輸線路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惲綿在南寧舉行的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指出:"泛北港口物流合作不僅僅是基礎設施和運輸通道的建設,而將推動一整條跨區域經濟帶的形成。"
與會泛北區域港口物流業界人士認為,近年來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運營極大地推動泛北各方貿易增長,對港口、物流等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當前各國加強港口物流合作,除進一步加強互聯互通外,更可通過產業合作、多式聯運、制度標準化等,全面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強力引擎。
始于公元前3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是當時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海上商貿大通道,其發展與港口、航運密不可分。2013年,中國提出愿與東盟國家共同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也是推動港口物流領域的"泛北合作"。
近年來,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運營,雙邊貿易的迅速增長對泛北港口合作和物流網絡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翁孟勇介紹,近年來中國與泛北相關國家開辟了多條海上運輸線路,2012年,海運承擔了中國與東盟間65%的進出口貿易額,成為中國與泛北國家最主要的貿易運輸方式。香港招商局集團招商國際副總經理王志賢認為,泛北國家的經濟增長、自貿區的深入實施將使得區域商貿態勢持續向好,泛北區域物流也正從線狀向網狀發展,這對建立更加高效的物流體系提出了迫切需求。
在這種形勢下,在中國的大力推動下,泛北區域港口合作和物流網絡建設正得到加快推進。翁孟勇介紹,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各國構建了"中國-東盟交通部長會議機制"和"中國-東盟海事磋商機制",簽署了一系列多邊或雙邊合作文件。去年,中國還啟動了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建設,計劃通過開通班輪航線、參與港口建設、發展臨港產業、促進旅游往來、推進便利化措施等,加快推進北部灣港與東盟47個港口的海上互聯互通。
一些正在探索的新模式也正取得明顯成效。例如,廣西欽州與馬來西亞關丹的"兩國雙園"開創了中國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新模式,全面推動雙方產業、港口建設、通航等方面合作。2013年廣西北部灣港吞吐能力超過1.8億噸,集裝箱超過100萬個20尺柜,已有多條和東盟國家港口間的直達航線,港口經濟也日趨繁榮。馬來西亞關丹港務局負責人也表示,去年北部灣成為關丹港合作伙伴,得到廣西北部灣港的投資之后,關丹港的擴建工作得到加快,一個新的鋼鐵廠也正在建設之中!
與此同時,隨著合作的逐步深入,泛北區域港口合作與物流發展也遇到了一些制約因素。從硬件上看,雖然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海運往來早已頗為頻繁,但除新加坡外,東南亞各地、包括中國自身的港口,其硬件設施、集疏運體系等皆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從制度銜接等軟件上看,信息、通關、質檢等制度標準尚未實現有效統一,影響了物流網絡的高效運轉。更為重要的則是與港口物流相對應的產業的發展,即解決"路有了,貨從哪里來"的問題。
與會人士認為,面對海上"新絲路"建設發展的需要和當前面臨的問題,泛北各方應從戰略高度出發,樹立更加開放的思維,圍繞港口物流,全面推動包括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優化、產業分工與合作、標準化制度和統一平臺建設在內的多方面合作,以此推動海上"新絲路"這一重大戰略的加速實現。
王志賢認為,根據區域商貿物流發展的形勢,當前迫切需要在泛北地區打造一個泛北區域的中心港口,建立區域航運物流中心。在他看來,廣西北部灣港具有明顯的地理優勢、產業優勢,具有成為泛北區域中心港口和航運物流中心的條件。
而坐擁獨特區位優勢的廣西也正在以上述思維謀劃港口和物流網絡建設。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小溪表示,在加強港口自身一體化運營的基礎上,廣西北部灣港將與鐵路建立利益共享機制,打造以第四方物流為平臺的海鐵聯運物流體系,同時打通北部灣港口與西江黃金水道,全面加強港口與西南、中南經濟腹地的聯系,并在港口后方發展外向型采購貿易體系,形成港口、物流與產業、商貿之間的良性循環,將北部灣港打造成為區域綜合型樞紐港和集裝箱干線港。
|
海關總署7月1日開啟京津冀通關一體化改革
據新華社報道,海關總署透露,最近出臺的《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方案》明確提出自今年7月1日開始,率先在北京海關、天津海關啟動實施通關一體化改革;10月份前后,將擴大至石家莊海關,實現在京津冀海關的全面推開。
按照這一方案,此次改革將通過建設一個中心,搭建四個平臺,實現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的一體化作業。一個中心,即區域通關中心,在現有體制不變的情況下,將原先各自獨立的通關管理體系,通過信息網絡互聯互通,形成區域聯動的通關中心。四個平臺,即統一申報平臺、統一風險防控平臺、統一專業審單、統一現場作業。同時,京津冀海關將在保稅監管、打擊走私、企業管理、企業稽查等業務領域,同步推進相關配套改革。
京津冀所在的環渤海地區,已成為繼長叁角、珠叁角后的中國經濟增長的第叁極。去年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達6,125億美元,約占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4.7%;實際利用外資共320.2億美元,平均增幅高于全國4.32個百分點。京津冀地區不僅擁有天津港、首都機場、秦皇島港等,還擁有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等類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海關總署介紹,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將使跨區域通關更便捷,叁地企業可自主選擇申報的海關,除需要查驗的貨物要在實際進出境地海關辦理驗放手續外,可實現跨關區的放行;惠及企業范圍更廣泛,京津冀地區企業都被視為一個關區的企業,并放開了企業類別的限制,腹地地區企業在京津冀口岸通關,也同樣適用一體化通關模式;同時,一體化改革將使企業進出口物流更順暢,海關服務也將更到位。
海關總署表示,按照可復制、可推廣的原則,繼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后,將視試點工作情況陸續推進長叁角、珠叁角等經濟聯系緊密地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
|
達飛輪船首季純利升1.2%至9,700萬美元,收入升2.7%至39億美元
法國航運巨頭達飛輪船(CMA CGM)公布今年首季綜合業績報告,2014年第一季度,公司綜合凈利潤同比升1.2%至9,700萬美元,總收入升2.7%至39億美元。
達飛輪船通過出售其旗下40%的港口業務,凈負債從最高時的超過50億美元減少到37億美元。達飛稱其凈債務已經又減少了4.6%,目前占不到75%的集團股權。
公司單箱平均收益下滑2.9%,但遠低于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8.6%的行業平均降幅。
報告顯示,公司首季集裝箱運輸量為280萬個20尺柜,同比增長5.8%,主要獲益于其亞歐和美國航線的突出表現。它指出,盡管當前運價處于支撐水平,但將來很可能會依然承壓。
公司操作和裝卸費用增長了4.5%至8.9億美元,占總運營成本的22.6%,5.8%的運量增長是主因。
運輸成本增長6.7%至4.15億美元,占營收的10.5%,主要用于支付第叁方的支線運輸服務。
港口和運河成本上漲9.2%至2.74億美元,占營收的7%,主要是由于運河成本增長了17.8%至1.06億美元,以及港口費用增長了4.4%至1.68億美元。
據報道,伴隨季度業績報告的發布,該家族式私企的高層也發生了人事變動。
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Jacques Saade任命其兒子Rodolphe為公司副主席和其接班人。女兒Tanya被任命為執行官,負責全球賬戶、市場營銷和傳訊業務。
此外,曾同Jacques Saade攜手打造這全球第叁大集裝箱航運公司的家族成員Farid Salem成為該公司的第二號人物,并保持其執行官職位。
|
日本郵船杰克遜維爾至亞洲航線6月起將加密至每月3班
日本郵船宣布,自6月起,將擴展其往返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北部港市杰克遜維爾的滾裝航線服務,加密航次至每月3班,服務將延伸至亞洲。
據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AJOT)報道,此舉將提升日本郵船現有至中東的滾裝航運服務,并提供所有類型的滾裝貨物運輸服務。
杰克遜維爾港務局首席商務官Roy Schleicher表示,他們很高興進一步加強與日本郵船在滾裝航運方面的合作,并將為該公司提供更多優先選擇。
新擴展航線將提供至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香港、日本和澳大利亞,以及通過日本至中國和臺灣的航運服務。
目前,杰克遜維爾港為14家海運船公司處理來自十幾家制造商的汽車裝卸業務,并在滾裝泊位附近裝置了叁臺汽車處理器,提供所需服務。
|
太倉港至日本航線將加密至每周12班
據新華社報道,滿載944個20尺柜的集裝箱班輪"光明"號日前駛離太倉港上港正和碼頭開赴日本,這是太倉港最新開辟的一條日本關東航線。今年5月份太倉港總共將新增5條日本航線,日本航線總數將加密至每周12條(班)。
太倉港負責人表示,日本航線的加密,是太倉港對接上海自貿區與上海港合作效應的顯現。太倉港集裝箱海運公司除已于5月17日增辟1班太倉港至日本門司港航線外,同時與上海海華輪船有限公司與新海豐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合作,5月份還將投入5條船新開辟了4條日本航線。其中關東線每周2班,投入3艘1,100個20尺柜的船型,海華1艘,海豐2艘,分別掛靠名古屋、東京、橫濱;關西線每周2班,海華投入2艘550個20尺柜的集裝箱船,掛靠大阪、神戶、博多、門司。這也是今年年初與上海港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來,太倉港在近洋航線上的最新布局。
蘇州2013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093.5億美元,其中對中國臺灣、日本、韓國、東盟等國家和地區貿易進出口總額占到了近一半。因此,太倉港近年積極開辟和加密近洋航線,服務蘇州開放型經濟發展。此前,太倉港日本航線就已實現天天班,準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直達日本的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下關、博多、門司等8個主要港口,輻射日本全境。今年1至4月,太倉港對日本的集裝箱吞吐量6.98萬個20尺柜,同比增長45.42%。
今年前4個月,太倉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9.9萬個20尺柜,同比增長29.28%;完成貨物吞吐量4,792.65萬噸,增長33.72%,集裝箱和貨物吞吐量均創歷史同期最高記錄,同比增幅居全國港口前列。今年下半年,太倉港還將加密臺灣航線、開辟東南亞航線,至年底太倉港近洋航線總數有望超過20條(班)。
|
亞太航空貨運業協會執行委員會會議6月12至14日在香港舉行
香港貨運物流業協會( HAFFA )于6月12至14日在香港舉行第41屆亞太航空貨運業協會(FAPAA)執行委員會會議,這已是該會議第叁次在香港舉行。
亞太航空貨運業協會是一個區域組織,該協會匯集亞太航空貨運協會的領導人員,并組織論壇讓他們分享知識和經驗,以及討論該行業的革新。
總共有20個國家和地區已加入亞太航空貨運業協會,其中包括四名新成員:中國、尼泊爾、巴基斯坦和越南。
亞太航空貨運業協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本次會議預計將吸引30位客人,其中包括來自海外協會、政府機構和商界的高層代表。
這次會議將讓貨代和物流協會呈述區域報告,以及努力創造一個有凝聚力的亞太區網絡,確保貨運業界的有效運作,以及為促進物流業及貿易發展的共同目標而努力。
|
成都空港保稅物流中心即將封關運行
據新華社報道,成都空港保稅物流中心建設正進行最后沖刺,即將封關運行。6月底前,將完成國家海關總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等四部門正式驗收。
保稅物流中心是指經海關批準,由中國境內一家企業法人經營,多家企業進入并從事保稅倉儲物流業務的海關集中監管倉所。今年2月底,海關總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文,批準設立成都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7個保稅物流中心。這是四川省唯一的保稅物流中心,目前全國有進出口業務的保稅物流中心共有10家。成都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項目用地面積達4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1.7萬平方米,采取"一次規劃設計、分期建設"的方式,分兩期進行規劃建設。
成都空港保稅物流中心具備保稅存儲進出口貨物,流通性簡單加工和增值服務,全球采購和國際分撥、配送,轉口貿易和國際中轉,物流信息和咨詢服務等功能。目前,配套綜合辦公樓、海關卡口及3座保稅倉庫已完成建設,雙層保稅倉庫預計5月底完成主體建設,7月底完工;海關監管設施、辦公及執勤用房等全部配套到位。
成都空港保稅物流中心正式封關運行后,將成為成都航空樞紐、物流樞紐的重要環節,以機場為圓心,輻射全省乃至西南片區,有利于實現區域內國際和國內物流資源的有效整合,使空港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適應國際物流發展需要。
|
中俄琿馬鐵路恢復運營后中國開始出口貨物
據新華社報道,俄琿春-馬哈林諾鐵路最近恢復常態化運行以后中國首次出口貨物,這是中俄琿馬鐵路首次實現以鐵路集裝箱運輸方式出口貨物,標志著吉林省首次以陸海聯運的方式將貨物運輸至亞太國家,為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跨境陸海聯運包括內貿外運開辟了一條新通道。
此次出口的貨物是延邊農心礦泉飲料有限公司出口韓國的礦泉水,共6個集裝箱,重103.68噸,經琿馬鐵路運到扎魯比諾港后,通過新藍海航線出口到韓國。
琿春鐵路口岸是吉林省唯一的對俄國際鐵路口岸。2013年8月2日,琿春鐵路口岸帶貨試運行,使停運9年之久的琿馬鐵路恢復通行。2013年12月17日,琿馬鐵路實現常態化運行,但運營業務一直"只進無出",以單項進口俄羅斯煤炭為主,出口貨物為零,沒有發揮鐵路的大進大出功能。
|
前4月日照港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逾10%至11,983萬噸
據新華社報道,山東省海洋漁業廳近日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前四個月,日照市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1,983萬噸,同比增長10.45%,完成年度計劃的34.7%。
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完成8,308萬噸,增長11.72%;集裝箱完成86.7萬個20尺柜,增長30.21%。
|